从深度昏迷到坐起吃饭福建专家团队26天创造生命奇迹
72岁的陈老伯因脑动脉瘤破裂陷入深度昏迷3个月,家人一度绝望。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脑病康复一科主任薛偕华及其团队的全力救治下,历经26天的中西医融合诊疗,陈老伯从“沉睡”中奇迹苏醒,如今已能坐起吃饭、与家人互动。
深耕脑病康复领域20余年,薛偕华主任精通脑中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及昏迷促醒等疾病的康复诊疗,不仅建立帕金森病分期个体化康复体系,还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用实力为无数患者重启生活希望,成为患者与家属心中的“定心丸”。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认知功能康复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脑病康复一科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认知康复专委会副主委,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康复专委会主委等。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
“只要脑电图还有一丝反应,就不能放弃。”这是薛偕华在昏迷促醒诊疗中常说的话。
去年,72岁的陈老伯(化名)因脑动脉瘤破裂陷入昏迷,在当地医院治疗近3个月后,仍无苏醒迹象。
家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将他转诊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薛偕华率领团队全面评估后判断,陈老伯属于“微小意识状态”:“患者对外界刺激有轻微反应,说明大脑还在微弱工作。”
随后,根据病人的脑电信号变化,用经颅磁等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刺激中枢神经,配合中药醒脑开窍,针灸疏通经络等治疗;康复治疗师每天为老人做肢体被动训练预防关节挛缩,心肺功能训练改善呼吸功能等;家属也每天在老人耳边讲他熟悉的事,用亲情传递唤醒信号。
将近3个月时,奇迹发生——陈老伯听到孙子喊“爷爷”时,手指轻轻动了一下。薛偕华团队立刻进行脑电信号检测,评估老人的意识水平,并相应调整方案,加强对大脑的刺激。又过了10天,老人终于能含糊说话。如今半年过去,陈老伯已能坐起来吃饭,偶尔还能和家人互动。“薛主任团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陈老伯家属每次见到康复医院的意识障碍亚专科的医护人员,眼里满是感激。
“薛主任,我现在能自己买菜了!”近日,75岁的李阿婆(化名)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复诊时,开心地告诉主诊医师薛偕华。
一年前,帕金森带来的“冻结步态”,让李阿婆走两步就像被粘在原地,几乎无法出门。经薛偕华团队系统治疗与康复训练后,症状大幅改善。
帕金森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病程推进,可出现肢体僵硬、冻结步态、驼背等,最终可能导致运动功能丧失、生活无法自理。
但多数患者及家属重药物、轻康复。“药物能改善症状,但要阻止运动功能持续衰退、避免致残,需要科学的康复训练。”薛偕华表示,早期介入运动与认知干预,是延缓帕金森进展的关键。
●针对早期患者,主推八段锦、太极等传统功法进行主动的康复锻炼。“这些动作舒展、缓慢,能针对性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还能缓解焦虑情绪。适合日常坚持。”薛偕华说,为此,医院每周四在门诊开展教学,有专业教练及护士现场指导。
●对于已出现冻结步态、肢体僵硬的患者,先通过肢体肌力和平衡功能训练、针灸、经颅磁刺激等改善神经兴奋与肢体灵活性,再逐步加入主动运动训练,重建运动功能。
针对李阿婆的情况,薛偕华团队就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不到一个月,就脱离拐杖能独立行走。
目前,薛偕华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帕金森病分期论治中医康复核心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正在推进,已有600余名患者参与。团队还在泉州、安溪、漳浦等多地基层医院设合作点,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获专业康复指导。
48岁的泉州陈先生(化名),患帕金森且伴重度焦虑,无法工作。薛偕华团队为其制定了“药物+运动+心理干预”的康复方案。
“八段锦看似简单,却能让身体慢慢‘松’下来,心情也跟着平静了。”陈先生感慨道。
坚持一个月,陈先生肢体震颤减轻,焦虑评分下降;三个月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脑中风康复也是薛偕华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在解决脑中风后吞咽困难上,他和团队做了大量临床研究,总结出一套特色方案。
福州43岁的徐先生(化名),脑中风后左侧肢体麻木,吞咽功能也几乎“瘫痪”——口水咽不下去、一咽就呛,只有频繁吐唾液,并严重影响睡眠,情绪越发焦躁。
“吞咽障碍是脑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中枢神经受损让环咽肌无法正常开放,同时合并口咽腔感觉衰退、压力异常等,最终导致食物难以下咽。”
薛偕华解释。针对徐先生的情况,团队采用超声精准引导和球囊定位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环咽肌,配合间歇鼻饲与吞咽训练。术后1周,徐先生的环咽肌被重新打开,终于能正常进食。该诊疗技术,还获得“福建省首届康复技能大赛”二等奖。
“西医的神经评估能精准找问题,中医的传统疗法能调体质,两者结合事半功倍。”
薛偕华说,比如脑中风患者做现代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中药辨证施治与针灸,能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让康复进程更顺畅。
如今,薛偕华带着团队不断优化临床康复方案,让疗法更贴合不同患者的病情,同时把技术推向基层。